投资巨擘的折戟:追高破产的警示录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00:18 点击次数:169
本蝉提示在投资的风云变幻中,即便是声名显赫的投资家,也可能因追高而深陷泥沼,最终遭遇破产的厄运。这些惨痛的故事,犹如高悬的警钟,时刻警示着每一位投资者。
第一个警示:普通人千万别加杠杆,亏损50%需要有100%的盈利才能回本,所以不管投机还是投资杠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绝对是弊大于利,千万别想着你是那少数,因为这样想的人大多数都爆仓退出股市了。第二个警示:所谓底部是分级别的,你说的是 30分钟底部还是60分钟底部还是日线级别底部?是需要确认的,当然我们优先考虑去大级别底部重仓,而等大级别上涨一段时间后的小级别底部需要减仓。所有底部要等维稳确定后才是底部而非臆想出来的底部。
格雷厄姆:抄底变追高的惨痛代价
作为 “华尔街教父”,格雷厄姆在投资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,其金融分析学说影响深远。然而,在 1929 年那场席卷全球的股市泡沫破灭后,他却遭受了沉重打击。1931 年,股市大幅下跌,格雷厄姆认为市场已严重低估,于是果断抄底,甚至不惜加杠杆以增加投资规模。他秉持着 “用 40 美分买 1 美元资产” 的安全边际理论,坚信自己的判断。但他未曾料到,市场的非理性下跌远超想象,股市一路狂泻,直至 1932 年才见底。在此期间,他的基金累计亏损高达 70%,资产从 2500 万美元急剧缩水至不足 750 万美元。最终,因客户赎回和沉重的债务压力,格雷厄姆宣告破产。原本被视为安全边际的抄底行为,在市场的持续暴跌下,变成了追高买入,导致他多年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。
费雪:过度自信下的杠杆灾难
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雪,拥有敏锐的经济洞察力,甚至提前预见了 1929 年股市泡沫的破灭。然而,他却在实际投资中犯下了致命错误。他坚信优秀企业能够穿越周期,即便在股市泡沫明显时,仍凭借过度自信,用高杠杆重仓买入自认为便宜的科技股。股市崩盘后,股价大幅下跌,面对亏损,他不仅没有止损,反而持续抄底,期望挽回损失。但事与愿违,市场的残酷远超他的想象,最终他损失了数百万美元,个人财富归零,还背负了巨额债务。曾经的经济学巨匠,因追高和过度使用杠杆,晚年不得不靠写作来偿还债务,其经历令人唏嘘。
索罗斯:投机与对赌的失败
索罗斯,这位在金融市场翻云覆雨的传奇人物,也有过追高失败的经历。1987 年前,他判断日本股市泡沫巨大,选择放空日本股票,结果日本股市却一路高歌猛进,持续上涨至 1989 年,索罗斯因此遭受惨败。1999 年,索罗斯起初并不看好科技股,但在 2000 年后,却用量子基金高位买入科技股,最终在科技股泡沫破裂时大亏。他的这些操作,本质上是基于投机心理的对赌行为,过度自信地预测市场走向并追高买入,忽视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,导致投资失败。
麦克伦登:杠杆加持下的绝境
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创始人麦克伦登,对自己的公司信心满满,不断买入自家公司股票,并且大量动用高杠杆融资,以股票做抵押,每 3 美元股票借 1 美元贷款。但在 2008 年 9 月,天然气价格突然跳水,公司股票暴跌,他的抵押品价值大幅缩水。随后,华尔街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知,麦克伦登无力应对,被迫卖掉几乎所有持有的公司股票,净亏 20 亿美元,资产缩水达 2/3。2013 年 1 月,他被公司董事局赶走,曾经的辉煌瞬间崩塌,最终在 2016 年,因被指控非法采购石油等罪名,在开车时撞向高速公路水泥墙身亡,令人扼腕叹息。
这些著名投资家追高破产的故事,深刻揭示了投资市场的残酷与风险。追高行为往往源于过度自信、对市场趋势的错误判断以及不合理的杠杆使用。即便是经验丰富、声名远扬的投资大师,也难以逃脱追高带来的厄运。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,这些故事是宝贵的教训,时刻提醒我们在投资过程中要保持理性,敬畏市场,谨慎判断,合理控制风险,避免盲目追高,方能在投资的浪潮中稳健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