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意昂体育

热线电话:

存款大搬家!7月1.1万亿居民存款涌入股市,慢牛行情要来了?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02:33    点击次数:158

银行利率持续走低,居民存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开银行账户,奔向股市和基金市场。

最新出炉的金融数据揭示了一个惊人现象:今年7月,居民存款减少1.11万亿元,同比多减7800亿元;与此同时,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加2.14万亿元,同比多增1.39万亿元。

这一减一增之间,超过万亿规模的居民存款完成了一次“乾坤大挪移”。

这种被称为 “存款搬家” 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,但7月的规模之大、速度之快,创下了近十年同期纪录。资金正通过银证转账、购买基金等方式,从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向资本市场奔涌。

01 趋势信号,资金流向的转变

拆解“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”这个专业术语,它实际上包括了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、保险公司保费暂存、基金公司资金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体系的存款。简单说,当居民把资金划入证券账户或购买基金时,这部分钱就从居民存款变成了非银存款。

资金流向与市场行情形成了明显呼应。7月,A股表现亮眼:沪指累计上涨3.74%,深证成指涨5.20%,创业板指更是大涨8.14%。沪深两市成交额分别突破15.6万亿和21.4万亿元,创下年内新高。资金与行情相互促进,形成正向循环。

另一个重要信号来自货币供应量。7月M2增速回升至8.8%,超出市场预期;M1增速升至5.6%,连续三个月改善。M1与M2的剪刀差收窄至-3.2%,表明资金活化程度提升。

企业和居民更倾向于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,用于投资或消费。

02 多重推手,存款搬家的背后逻辑

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是推动资金外流的核心因素。短短三年间,国有大行已经七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。

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三年期定存利率仅1.25%,五年期利率1.3%,一年期定存更是跌破1%至0.95%。曾经的安全港湾如今收益微薄,居民储蓄意愿自然下降。

与此同时,股市“慢牛”行情逐步显现。8月15日,上证指数收涨0.83%,深证成指涨1.65%,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.24万亿元,连续三日突破两万亿关口。超4600只个股上涨,券商板块大涨3.7%,净流入87.54亿元。

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也功不可没。监管层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、优化交易制度,为市场注入信心。资本市场改革深化,投资渠道不断拓宽,吸引更多资金参与。

03 巨大潜力,105万亿定存到期潮将至

展望未来,居民存款流向资本市场的潜力巨大。2025年将有约105万亿元的存量定期存款到期。如此庞大的资金池,即使只有一小部分转向股市、债市等金融资产,也将为资本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。

开源证券的研究测算更为具体:预计2025-2030年每年流入理财、基金的资金规模各达2-3万亿元。这些增量资金将主要来自两部分:一是2022-2023年形成的9.21万亿元“超额储蓄” 陆续到期;二是居民增量金融资产的再配置。

兴业证券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: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之比是衡量市场空间的关键指标。该比值越低,表明存款搬家越充分,市场越接近牛市顶点。而当前这一比值仍位于1.8的历史高位,意味着增量资金入市方兴未艾。

04 渐进过程,风险偏好尚未根本改变

尽管资金入市迹象明显,但居民风险偏好尚未根本性转变。数据显示,含权益类的理财占比仍较低,居民更倾向于选择“高流动性+低波”资产,如低波理财和基金、高股息ETF等。

2025年1-5月,最小持有期型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最快,反映出居民尚未主动拉长久期。

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。7月信贷数据出现罕见负增长,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,与社融和M1的回升形成“冰火两重天”格局。若短期内资金因情绪驱动集中涌入股市,可能加剧市场波动,不利于长期健康发展。

“固收+”产品成为资金入市的重要中转站。这类产品兼顾回撤控制能力与收益增厚潜力,成为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理想选择。Wind数据显示,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场固收+基金规模达1.92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2477亿元,自2022年以来首次实现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。

05 市场博弈,金融机构的战略应对

面对存款搬家大潮,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调整战略。银行负债端稳定性面临挑战,纷纷推出差异化产品留住存款。

工商银行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专属产品:新市民专属存款(三年期1.55%)、县域振兴存单(三年期1.55%)、代发工资专属存款(三年期1.55%)。

邮储银行则推出 “利率保卫战”方案: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1.25%,持有满3个月可在手机银行转让,实际年化收益可达1.45%;针对县域客户的3年期“乡村振兴存单”利率达1.35%。这些创新产品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为储户筑起防护墙。

公募基金则瞄准理财资金升级需求,大力发展“固收+”策略。以天弘安康颐养为代表的低波固收+产品,凭借成立12年来11年正收益的稳健表现,赢得67万持有人平均持有超8年的信任。这类产品通过多资产配置实现“牛市跟涨、熊市减震”,成为存款搬家的理想承接载体。

06 普通投资者,如何在变局中把握机会

对于普通投资者,低利率环境下的财富保值增值需要更精细化的策略:

稳健型投资者可优先选择安全性高、流动性强的产品:50%货币基金/现金管理类理财(年化1.07%-2.1%),30%国债(五年期收益率1.7%),20%活期存款。国债安全性高,10万元五年期国债收益8500元,比同等金额的五年期存款多出2000元。

平衡型投资者可尝试:40%国债,30%大额存单,20% R2级理财(收益率2.12%),10%黄金ETF。黄金作为避险资产,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具有一定投资价值。

进取型投资者可配置:50%超长期特别国债(30年期利率2.8%),30%养老目标基金(年化收益预期4%),20%实物黄金。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理财产品还可享受税收优惠,最高节税5400元/年。

对流动性要求高的投资者,可关注银行推出的 “存单集市” 功能。邮储银行大额存单持有满三个月即可转让,实际年化收益可达1.45%,打破了传统定期存款“锁死资金”的痛点。

随着105万亿定期存款到期潮临近,更多资金可能涌向资本市场。公募基金已敏锐嗅到这一机遇,富国基金一周内连发两条“存款搬家”相关推文,指出“固收+”是更好的过渡载体。

天弘安康颐养等基金凭借12年中11年正收益的稳健表现,赢得67万持有人平均持有超8年的信任。

未来居民存款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有望延续,但这一过程应是渐进的。资金从“被动搬家”转向“主动配置”,实现储蓄向投资的平稳转化,才能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良性循环。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财智密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