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焦裕禄次子,曾任开封市政协主席,与父亲一样清廉,百姓敬重
发布日期:2025-07-21 10:48 点击次数:123
?——【引言】——?
2024年2月12号,春节的热乎劲还没过,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。
河南开封市政协以前的主席焦跃进因为生病去世了,终年66岁。可能大家对焦跃进本人不太熟悉,但他的老爸可是个非常有名的传奇人物。
焦跃进,说起来就是焦裕禄的第二个儿子,在焦家的后代里,他是当“官”当得最大的一个。
【幼年丧父,在母亲教导下树立正确价值观】
焦跃进很小的时候就遇到了大多数人没法想象的伤心事,他刚满5岁,亲爱的爸爸就永远离开了他。
不过,有了妈妈的耐心指导,他并没有因此走错路,反倒是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念。
在我的记忆里,妈妈一遍又一遍地给焦跃进讲爸爸的故事,叮嘱他别忘了自己是焦裕禄的儿子,不管做得怎么样,都不能辜负爸爸对他的希望。
妈妈的话,就像一粒粒小种子,在焦跃进心里慢慢长成了大树。
尽管家里条件不好,妈妈还是一直努力赚钱让焦跃进上学,盼着他以后能像爸爸那样,做个正直、心眼好、又肯吃苦的人。
受妈妈的影响,焦跃进学会了不怕吃苦、勤劳肯干的品质,明白了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的重要性。
1976年,焦跃进高中一毕业,就毫不犹豫地决定去兰考当知青,扎下根来。
在那块老爸以前流过不少汗的地儿,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下乡青年,深入到村子里,过起了不容易的田园日子。
在兰考工作的时候,焦跃进心里一直记着父亲的话,“党让干啥就干啥”,不管是去砖窑厂辛苦地做砖坯,还是去农田里干活,他都从不抱怨,勤勤恳恳。
村民们看在眼里,心里头暗暗佩服,都说这年轻人跟他老爸一样,真是虎父无犬子。
之后,焦跃进做过生产队长,也当过乡镇老师,最后升为了东坝头乡的党委书记。
不管在哪个岗位上,他都干活特别卖力,从不抱怨,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的疾苦。
大伙儿都亲切地管他叫“小焦领头人”,这昵称里满是对他的信赖和盼望。
焦跃进心里明白,他得接着老爸没干完的事儿,只有一门心思为老百姓办事,才能对得起老爸的叮嘱,不辜负大家的期待。
焦跃进在工作的时候,一直秉持着公正不贪的原则,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好处。
不管是安排任务还是给予好处,他都能公平对待,从不偏向哪一边。
在那个东西不够用的时代,焦跃进家里过得挺紧巴,可他从来没想过要用自己手上的权力来给自己捞好处。
他觉得,共产党人本就应该清清白白,不贪不占,这是老爸传给他的最值钱的精神宝贝。
时光匆匆,世事如梦,可焦跃进心里对老爸的尊敬,一直都没变过。
在他的人生旅程中,“焦裕禄精神”不单是挂在嘴边的词,而是深深扎根的信念,是肩上扛着的责任,不断推动着他作为人民的服务员勇往直前。
每次碰到难题和挑战,焦跃进心里总会浮现出父亲当年怎样领着兰考百姓跟老天爷较劲,把荒地变成宝地的情景。
爸爸的形象,就像一座永远不会倒的大石头碑,稳稳立在他心里,让他遇到困难时不怕挑战,一直勇敢地往前走。
想做个好县委书记,就得像对待自家事一样,吃啥大家吃啥,住哪儿大家住哪儿,干啥活大家一起干,有啥忧心事也得放在心上。
焦跃进经常这样提醒自己,别忘了自己姓“焦”,要时刻做好老百姓的服务员。
经过他的辛勤付出,兰考变得一天一个样,以前那片茫茫沙地慢慢长成了绿洲,老爸生前一直盼望的事情正慢慢成真。
他从一个平凡的下乡知青做起,一步步成长为出色的县委书记,把“焦裕禄精神”传承下去,在新时代里唱响了感人至深的新篇章。
这就是焦跃进,一个在老爸精神影响下健康长大的孩子,一个骨子里透着清廉正直的人,一个始终坚守为老百姓服务的县委书记。
【东坝头乡任职,带领群众治理沙丘、脱贫致富】
焦跃进,这个接过了老爸接力棒的小伙子,在他的从政路上创下了不少让人夸奖的好成绩。
不管是在东坝头乡或是杞县,他都脚踏实地,心里装着老百姓,带着大家一起找到了摆脱贫困、迈向富裕的好路子。
1987年,当时才29岁的焦跃进当上了东坝头乡的党委书记,他看到到处都是沙子和贫瘠的地,但没有被吓倒,反而是勇敢地挑起了重担。
白天,他带着大家一起种树治沙,开垦荒地种庄稼,到了晚上,他又点着灯熬夜,琢磨怎么让大家富起来的好办法。
只要肯努力,事情终会有回报。焦跃进带着大家干,那些曾经荒凉得连草都不长的沙丘,慢慢披上了绿装,贫穷落后的村子也甩掉了“贫困”的标签,村民们的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了。
东坝头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这让焦跃进体会到了带着大伙儿一起赚钱过好日子的快乐,也更加坚定了他留在基层、为老百姓服务的决心。
1999年,焦跃进挑起了杞县县长的大梁。刚一到任,他便急急忙忙地跑遍了全县的各个地方,去摸清县里的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想法。
调查过程中,他了解到杞县的大蒜质量很好,可惜就是没什么名气,导致卖不出去,农民们都非常着急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焦跃进聪明地想到,想让杞县大蒜名气大起来,最重要的还是得找到更多的买家。
他二话不说,立马带着县里的领导团队两次跑到北京,在那农产品展览会上,一个劲儿地为杞县的大蒜宣传打气。
头一回,他自个儿站在摊位前大声吆喝,那声音响亮又有劲,引得好多商家都停下来看。第二次,他利用“焦裕禄的儿子”这个身份,让杞县的大蒜在展会上大放异彩。
他下了番功夫后,杞县的大蒜一下子火了,订单接一个又一个,火到货物都不够卖的地步。
焦跃进助力下,杞县大蒜产业蓬勃兴起,一年更比一年旺,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上涨,农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。
以前没啥名气的杞县,因为大蒜变得非常有名,被人们叫做“中国大蒜的老家”。
焦跃进被老百姓亲切地叫做“大蒜书记”,他对兰考老家的建设也是花了不少心思。
2014年,他带领兰考县努力奋斗,终于甩掉了“贫困县”的帽子,成了河南省第一个成功脱贫的县。
这个成果的背后,离不开焦跃进和兰考所有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与努力。
在兰考工作的时候,焦跃进一直牢记父亲的教导,常常到农田和村庄里,挨家挨户走访,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的寒暖和生活困难。
村里人都讲,小焦书记心里装着咱农民的难处,跟他唠嗑,那感觉就像和家里的长辈说话一样,特别贴心。
焦跃进为了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,费尽心思找来各种项目,带动当地发展有特色的产业。
经过他的努力,兰考的农业搞得红红火火,农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胀了起来。
很多村民见到人就感激地说,多亏了小焦书记出的妙主意,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生活。
在东坝头乡、杞县或是兰考,焦跃进一直保持着正直不贪的好品质,对任何滥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的行为都坚决说不。
他老是讲,做了领导就不能搞特权,得跟大伙儿一起吃饭、一起住、一起干活,这是老爸传给他的一份珍贵宝贝。
焦跃进工作时总是亲自上阵,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。遇到灾害或紧急困难任务时,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,领着干部群众一起迎难而上,与风浪搏斗。
受他的影响,很多干部都积极加入了扶贫脱贫的工作里,营造出一种“你追我赶、努力干事”的热烈氛围。
焦跃进老是提起,他老爸就是他心里永远的宝贝,一直推着他往前走。
不管到哪儿,他都时刻提醒自己,身为焦裕禄的儿子,得接着干爹没干完的事儿,全心全意给大家带好头。
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,所以才能在普通的工作中做出不一般的成绩。
现在,大家提到焦跃进,都是赞不绝口,都说他是继承了老爸好品质的儿子,也是个勤勤恳恳、不怕吃苦的好领导。
【焦跃进的晚年:病魔缠身,初心不改】
2024年,传来了一个让人难过的消息,焦跃进同志因为生病离开了我们,他66岁。
他走了,让好多人都伤心得不得了。
大家都不敢相信,那位以前精神抖擞、总是为老百姓忙前忙后的好领导,竟然就这样永远地走了。
其实,焦跃进在生命接近尾声的那几年,一直都在和疾病抗争。
不过,就算身体得了重病,他也一直都在为大家帮忙,没停过。
躺在病床上,他心里还惦记着兰考的进步,不停嘱咐旁边的同事,得时刻关心老百姓的温饱问题。
记得焦跃进在医院住着的时候,病情突然恶化了,然后在2024年11月12日那一天,焦跃进同志安静地离开了我们。
爱国爱家之心,是每个人心底最深刻、最长久的情感寄托。
从焦裕禄传到焦跃进,再到焦家的后代们,这份情感一直热烈不减,闪耀着光芒。
它预示着“焦裕禄精神”会像火种一样代代传递、永远旺盛,成为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。
今天,我们怀念焦跃进同志的时候,更要学习他,从他的事迹中获得不断向前的动力。
咱们一起努力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“焦裕禄精神”的新故事。
让廉洁自律的旗帜高高挂起,让心里始终装着为百姓谋福、默默付出的决心。
这对焦跃进同志来说,就是最好的安慰,也是我们传承“焦裕禄精神”的最佳方式。
希望焦跃进的灵魂长存,他的精神不灭,虽然他离开了我们,但他的模样和笑声会一直铭记在我们脑海里。
让我们把伤心难过变成前进的动力,带着更加振奋的精神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勇往直前。
参考消息:据新京报报道,焦裕禄的二儿子焦跃进去世,终年66岁。
新浪资讯——焦裕禄的二儿子焦跃进离世,他曾有个绰号叫“大蒜书记”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