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打了三年,打穷了三个国家,富了三个国家
发布日期:2025-07-26 20:42 点击次数:61
2022年那会儿,炮声一响,大伙都琢磨着这仗啊,顶多也就撑个把月。可谁能料到,时间一晃悠,三年就这么过去了,仗居然还没打完。
乌克兰在残垣断壁中奋力求生,欧洲也憋得难受,日本虽远却也被卷了进来。这时候,俄罗斯扛住了重重压力,印度则一跃成为“石油大佬”,中国也瞅准时机,填补了空缺。这一仗,让六个国家走上了不同的路。
有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像是换了个人;有人则在暗地里默默数着赚来的钱。
【乌克兰:从粮仓到战场,一夜回到解放前】
三年时间,变化真挺大的。从2013年开始算起,乌克兰的GDP从原来的1830亿美元一路跌到现在的1110亿美元,少了足足40%多。以前它可是欧洲的第二大国,农产品出口也是数一数二的,但现在呢,却成了需要大力重建的地方。
世界银行最近大概算了下,说乌克兰要想重建好,起码得花5240亿美元,不过这个数目是从战争结束后开始算的。但关键问题是,战争啥时候能停,现在还真是个未知数。
战后欧洲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,有800万人逃离家园,场面之壮观堪称难民潮之最。这到底是个啥概念呢?就好比整个奥地利的人口突然间都不见了。而那些没走的人,大都是老人、小孩,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法走的伤员。
农业这块儿?别说出口赚粮食钱了,就连自己养活自己都费劲。农田里全是地雷,联合国负责排雷的部门今年讲了,乌克兰现在已经算是全球地雷最多的国家之一,想把地雷都清干净,起码得二十年往上了。
想过上好日子?那得先把障碍清了。
重建需要资金,那谁来出这份钱呢?答案是依靠西方的帮助。像美国、欧盟、日本这些地方确实在提供援助,但他们的态度却越来越勉强,不那么乐意了。
去年年底,美国国会那儿还在为钱的事儿闹得不可开交,拜登想要划拉600亿美元,结果愣是一直拖拖拉拉,直到2024年的春天这钱才算批下来。欧洲那边呢,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,预算赤字一个劲儿地往上涨,钱是真的没地儿找去。
就算给乌克兰援助,他们能不能有效管理这些资金也是个疑问。根据“透明国际”2024年的新数据,乌克兰在腐败问题上还是排在全球比较靠后的位置,具体是第121名。好多援助的钱都不清楚花哪儿去了,真正用到前线上的竟然连七成都不到。
直白来讲:人没了影儿,地也荒了,钱包还瘪了,这三年打下来,简直就是“白忙活一场”,啥也没捞着。
【欧洲:义气撑场,自己先瘫了】
欧洲原本打算站在正义的一边,结果却意外地成了燃料短缺的倒霉蛋。
俄罗斯停止供气后,欧盟那边的能源价格噌噌往上涨,最高时快涨了四倍。德国好多工厂都停了工,法国的电价直接翻了三番,意大利人冬天取暖都靠硬扛,冻得直哆嗦。
到了2024年,欧盟各国的经济整体只涨了0.5%,但物价上涨速度还是很快,通胀率都5.6%了。为了压制通胀,欧洲央行一直在提高利率,这就导致借钱更难了,投资也不热门了,就连房地产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。
德国这个“欧盟老大”现在也挺头疼。去年,他们的工业产量跟前年比少了3.9%,这可是从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最差的一次了。连大众、奔驰这些大公司都在琢磨着要把一些生产线挪到别的地方去。
欧盟给乌克兰的援助资金加起来已经超过2100亿欧元了,这笔大钱让不少国家心里犯嘀咕:这么耗下去,咱自己会不会也搭进去啊?
能源变革成了必须面对的挑战。风力和太阳能这些新能源,眼下还指望不上。瞧瞧现在,欧洲有四成的液化天然气得靠美国供应,可这价钱,比战前高出整整三倍。
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明确表示:支持乌克兰这事儿我们做得对,但绝不能因此把整个欧洲的工业根基给搭进去。
现在的欧洲,可真是左右为难,进退维谷啊:想制裁俄罗斯,但似乎没啥大效果;想帮乌克兰,钱包又顶不住。能源价格飙升,物价也跟着涨,制造业还遭受重创,真是选哪条路都不容易。
【日本:十万八千里外,也被拖下水】
你以为远离战场就万事大吉了?看看日本,那可真是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。
说说能源这块儿。日本啊,天然气九成都是靠进口的。俄乌这一开打,美国那边的天然气价格噌噌往上涨,结果呢,日本去年在能源进口上就多掏了大概450亿美元。
接下来咱们聊聊供应链。你可能没想到,乌克兰可是全球高纯度氖气的主要供应国,占了大约一半的市场份额呢,而这种氖气,对制造芯片来说那可是必不可少的。战火一烧,出口就断了,结果呢,氖气的价格噌噌往上涨,直接翻了20倍,连台积电这样的大厂都直呼受不了。
日本的一些半导体大厂,比如东芝、瑞萨,都碰到了麻烦,生产一直被往后拖。到了2024年,整个日本的芯片行业利润都缩水了,降了12.4%。
另外,日本完全接受了美国的政策施压。不光得跟着制裁俄罗斯,还被“建议”多买美制天然气,增加防务预算,还得提高利率来防止全球资本逃跑。这么一搞,日元贬值得厉害,都快跌到1美元换170日元的历史最低点了。
日本的大街小巷里,老百姓都在嘀咕:“欧洲那边开打了,咋就让我们来掏腰包呢?”
答案很简单,就俩字:关联。
跟美国绑一块,那就得在安全和经济上找个中点站。但关键是,现在这个“中点站”的费用实在是太高了。
【俄罗斯:被围堵,反而激活了自己】
大家都明白,俄罗斯在开打之前,压根儿没料到西方会祭出如此严厉的制裁大招。
但它并没有因此垮掉。相反,一些行业还抓住了这个机会,迅速发展起来。
军工领域率先发力。到了2024年,俄罗斯的国防预算猛增到惊人的1400亿美元,这数字快占到他们GDP的15%了。俄国的军工工厂那可是马力全开,24小时连轴转,坦克、导弹、无人机跟流水线上的产品似的,一个接一个往外冒,出口订单也是络绎不绝。
记得啊,能源这事儿也挺重要的。
欧洲不供货了?没问题,亚洲市场还在呢。到了2024年,俄罗斯对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出口,总额比起战前可是涨了15%,收的钱大都是人民币和卢比。
管道扩展工程不断推进,航运路径也往南调整,再加上俄罗斯利用二手船队巧妙规避制裁,他们在这方面真是得心应手。
根据俄罗斯财政部公布的信息,2024年他们的预算多出了GDP的1.5%,这可是这十年来最多的一次。挺让人惊讶的,毕竟这个国家正在打仗,居然还能攒下钱来。
没错,这背后的牺牲确实挺大。年轻人往外跑,技术人才都流失了,外资也不再投资。虽然短期内靠着军工产业能撑一阵,但时间一长,发展路线就歪了。
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俄罗斯靠着地理位置和能源资源,愣是把自己从“制裁名单上的角色”转变成了“谁也不敢小瞧”的力量。
【印度:左右通吃的“油商之王”】
要说这三年里哪个国家赚钱最靠谱,那肯定是印度了。印度在这三年里,真的是稳稳当当地赚了不少。别的国家可能起起伏伏,但印度就像是走上了赚钱的快车道,一路向前。它的经济表现强劲,让人不得不服。所以,要说谁赚得最稳,印度绝对榜上有名。
这个国家老在做一笔买卖:就是从俄罗斯购进便宜的石油,经过一番加工处理,然后再转手卖给欧洲。
2024年,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比例高达35%,这可是战前数量的十几倍之多。他们买的价格低,加工成产品后就能赚不少钱。接着,再把加工好的产品卖到欧洲,这么一来,利润立马就涨了一倍多。
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,到了2023年,印度通过他们那种转手买卖的做法,实实在在赚了105亿美元。
并且他们在政治上相当机智,既不站队支持俄罗斯,也不跟着西方瞎起哄指责,就一句实在话:“我们只管自己国家的利益。”
印度和俄罗斯的贸易量在短短三年内飞快增长了四倍,同时,他们跟欧美那边的合作也挺稳当,没出现啥问题。印度在购买军备这事儿上,可真是精明,既跟美国打交道,也跟俄罗斯保持着联系,两边都不敢轻易得罪。
与此同时,印度正卯足了劲推动本土生产,想以此吸引更多外国投资,他们在“中国+1”的策略里尝到了不少好处。像苹果、三星这些大品牌,都开始把一部分生产线往印度搬了,这使得印度的出口制造业发展得非常迅猛。
简单来说,别人在战场上拼杀时,印度却靠着卖石油赚得盆满钵满,抢到了大堆订单,活得那叫一个自在,就像水里游得欢的鱼一样。
【中国:闷声补位,贸易红利吃得稳】
西方公司离开俄罗斯市场后,谁会来接手呢?没想到,中国企业悄悄进场了。
2024年,中俄之间的买卖总额冲到了2450亿美元,涨幅高达26.3%,这让中国成了俄罗斯的头号交易对象。
中国企业在各行各业,像汽车、电子产品、日常用品还有工程机械这些领域,几乎都接手了。俄罗斯的市场可不好轻易打入,不过只要你有决心不怕事,那里面的赚钱机会还是挺吸引人的。
再来说说能源这块儿。中俄东线那条天然气管道,到2025年就能满功率运行了,一年能供380亿立方米的气呢。石油、煤炭这些也都在稳稳当当地供应着。
但最关键的还是钱这事儿。
这几年,人民币在跟俄罗斯的贸易里使用的比例超过了八成,这既助力了人民币走向世界,也让美元在这个区域贸易里的老大地位不那么稳固了。
中国没直接掺和那冲突,但瞅准了时机,捞到了三大好处:资源稳稳当当、贸易噌噌往上涨,还有货币说话的分量也重了。
这三年打仗,不光是东西没了,人也经历了一次从头到尾的大变革。
下一步该怎么走棋?全世界都盯着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