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黑山峡:论证七十余年的世纪工程,按下加速键
发布日期:2025-07-21 10:31 点击次数:141
915亿元——这不是一个普通工程的造价,也不是电视剧里的夸张数字,而是2024年宁夏发布的黑山峡大坝即将启动的计划投资。比起有“世纪工程”之称的平陆运河,它整整高出188亿元!72年波折、两省三地数十万移民、一段改变黄河命运的“拐弯”,如今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。七十多年争论不休的黑山峡水利枢纽究竟好不好,有必要吗?高坝方案到底是造福一方还是隐忧无数?支撑这样一个巨无霸工程的理由,又是否足够靠谱?这些问题,一个都绕不过去。这场大坝背后的拉锯战,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?今天我们就要来聊聊:黑山峡——一坝之争,黄河命运,到底该不该逆转?
一边是宁夏盼水如渴,一边是甘肃守地若宝。一场跨省的“水与地”攻防战,把黄河黑山峡推上了风口浪尖。支持高坝方案的人说,黑山峡能“驯服”黄河,让西北农田变绿洲,还能帮黄河拦住浑浊泥沙,连南水北调都得靠它“加油”;反对一派拍着大腿说,这不是糟蹋甘肃几十万亩良田吗?人都快被“赶”光了,生态还能撑得住?就在村里张贴告示、丈量土地,孟家湾村钢尺丈量到每一棵枣树的同时,46公里外的甘肃村,却连“拆迁”二字都没人提起。工程刚开头,各种小道消息和赞成反对的声音就像夏天蚊子一样冒出来——到底是大坝会成“希望之门”,还是会是“家园的终结”?让人心里一阵阵发毛。
层层剥开黑山峡70多年的前世今生,看似“政策共识”,其实一波三折。1950年代,黑山峡还在甘肃地盘,说好建两级大坝,一个高一个低,有水有电。谁想到省界一调,大柳树划进宁夏,甘肃只剩小观音。宁夏心想不如只在自己地界建,申报多次却被打回来,说地质差;1970年代,国务院高兴掏钱支持,本以为皆大欢喜,又因为大柳树地震风险“被判死刑”;甘肃后来又提出多级低坝方案,理由简单粗暴——“少淹地,少费钱,移民易,风险低”,可宁夏铁了心要高坝,理由同样硬:“只有高坝,才有大灌溉”。两边专家报告摞得比字典还厚,两头老百姓私下里嘀咕,“到底钱砸到哪里,谁来买单?”“农田名贵,还是绿洲更重要?”大家伙都揪着心。
一度看似尘埃落定,黑山峡大坝选址宁夏大柳树,投资金额翻番,支持声音空前一致。拆迁、丈量地、给出新安置方案,好像一切步步到位。但暗潮汹涌,各地的落地推进其实并不一致。甘肃被波及到的景泰、白银几十个村,都还没动静,更有村民搬进新房说“舍不得走”,别的地方却早早量地丈房。甘肃方面其实一直心里打鼓,移民咋安置?耕地淹多少?利益分成“谁吃的多”?专家里争议不断:水利系统支持高坝,说这能调沙防凌;生态派却敲警钟,说泥沙早就解决大半,黄河流域昼夜温差大,搞高坝生态风险难预测,还有地震隐忧。按理说,黑山峡应该一统江山,但其实各地各自冷暖自知。最尴尬的是,花这么多钱,工程能不能真管用,没人敢打保票。
2010年,刚觉得风向快定型,又扑出来一个惊天大逆转。原来,黑山峡最初主打“发电、灌溉”两张牌,但等到西北装机规模破亿,再大的坝对电网来说只是九牛一毛。况且早期说的那句“灌溉改善”,其实龙羊峡、刘家峡都提前帮宁夏解了渴。就连调沙,也是旧时黄河泥沙万马奔腾,现在输沙量比70年前少了九成——过去骆马带着沙子飞,如今黄河里的“沙”大部分都是粗沙,根本靠水库冲不下游。2010年后宁夏、甘肃、内蒙古、院士专家几番现场调研,支持和反对两拨人打得“筋皮力尽”。高坝派说:“只有一库多用,才能撑起未来黄河水战略。”反对派却回击:“迁十几万人、牺牲上万亩良田,代价是不是太大?”悬念扑面而来,高坝要“押全盘”,结果是不是大跃进?反问一句:要是效果没想的那么好,代价谁如何承受?
争议声中,新危机悄然浮现。表面看,宁夏和甘肃在“前期工作”上牵手握手,争取国家大手笔投入,不做“落后分子”。但细拆各条线,隐患依旧。资金不断追加,从358亿、480亿到飞涨到915亿元,未来还可能继续增加。这么多钱投进去,是“保底”?还是“填坑”?技术经济方案都在“论证中”,没有定案。各自数据不一致,利益分配常常“扯皮”。最关键的是,移民规划摆不平,甘肃“移民外迁”意愿不足,提出“就地消化”,但老房拆了,新业难立,老一辈说“舍不得土地”,年轻人“都不在村里”。地质安全还有“老账没算完”,大柳树地震烈度说8度就8度,说9度又9度,调研了几十年,谁也不敢说不是个“马蜂窝”。再来看公共舆论,支持高坝的声音依然高涨,可环保组织说基础数据“还没摸底”,敲响警钟。
老实说,这事儿咋一看,觉得一切都有道理。高坝能调水调沙,宁夏成绿洲,西部农业打翻身仗,全国都跟着好?听着像一碗老母鸡汤,熬得香喷喷。但你细琢磨,真就那么美满吗?甘肃的好地就要被水埋,十几万人得换个天地,从此家乡成回忆,谁都不心疼?支持大坝的专家大多“不差地、不缺家”,大手一挥特别潇洒,好像是自己家后院的围墙说拆就拆,地震、泥沙、移民、环境,纸面上一个方案解决了,现实能像数豆子这么简单?资金一个劲长胖,政策“前期工作”一拖再拖,许多核心数据说改就改——这不是“豪气冲天”, 这是“算盘珠嗒嗒响,糊涂账越打越多”。黑山峡要是真的成了又一个“世纪大坝”,希望能不是又一出“贪天之功以为己有”,把‘就差一步'变成‘一脚踩空'。
这下问题来了,为啥一项大坝工程被炒得跟“奥运会申办”似的,喊了70多年没一个定音?难道真要花大力气移民、淹没肥田、投下巨资,换来“也许行,也许不行”的希望?你支持高坝做“大赢家”,反对高坝做“保守派”吗?你觉得这个工程到底是“水到渠成的希望”,还是“心里犯嘀咕的冒险”?是不是每一块土地和每一句庄稼人的叹息,都该细算一个明白账?说说你的看法——黑山峡,到底该不该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