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难时,党员担当守万家灯火
发布日期:2025-07-10 16:17 点击次数:111
暴雨如注,浊浪滔天。当黔东南的群山被洪水撕开伤口,当都柳江的怒吼震彻山谷,一抹抹赤红如星火燎原,在风雨中铸就了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。这不是神话中的诺亚方舟,而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用血肉之躯谱写的抗天史诗。
“我是党员,我先上!” 这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镌刻在黔中大地上的铮铮誓言。6月28日榕江第二次洪峰逼近时,全县党员干部化身“人形闹钟”,手持铜锣、喇叭穿梭街巷。他们沙哑的呼喊与江水的轰鸣交织,将3200余名群众从危房中唤醒,用双脚丈量出一条条生命通道。在从江县丙梅街道,党支部书记刘海雄的胶鞋早已被淤泥吞没,他带领突击队日均清理50立方米淤积物,双手磨出血泡仍紧握铁锹:“洪水冲不垮我们的根,因为我们的根扎在人民心里!”
洪峰过境处,党旗猎猎作响。三都县6800名党员干部化身“洪水预报员”,首创“明白人结对”机制,在三次特大洪水中创造20025人零伤亡的奇迹。
当82岁的潘老伯被党员背出危房时,浑浊的泪水中映出党徽的闪光:“这枚徽章比门神更灵验!”在雷山县,9000余名党员干部与群众组成“清淤联盟”,铁锹与扫帚的交响曲中,背街小巷重现青石板的纹路,排水沟吐出吞下的浊流,仅用48小时就让古镇恢复生机。
灾后重建的战场上,党群同心书写着中国奇迹。三都党校安置点里,负责人张婷将客房布置成“临时之家”,从崭新被褥到热气腾腾的餐食,从医疗队巡诊到志愿者理发,每个细节都镌刻着“党始终和你在一起”的承诺。而在忠诚镇,5个“战地厨房”昼夜不熄,党员干部与村民组成的“月寨嬢嬢团”将百家食材化作暖心盒饭,29日当天近2万份餐食化作前线战士的能量源泉。曾为“村超”啦啦队的蓝布衫们,如今在党徽映照下,用锅碗瓢盆奏响抗洪凯歌。
从凯里下司古镇两日“满血复活”的奇迹,到榕江街道7小时焕新的速度,这场与洪魔的较量,见证着百年大党“人民至上”的初心淬炼。当冲锋舟划破洪流,当党旗在淤泥中挺立,我们读懂了“坚持真理、坚守理想”的精神密码——那不是教科书上的教条,而是共产党员用脊梁扛起的担当,是党群血脉相连的生动注脚。
洪水终将退去,但那些在浊浪中闪耀的党徽,那些被汗水浸透的“红马甲”,已然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。它们昭示着:只要14亿人民手挽手、心连心,再凶猛的洪流也冲不垮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!
榕江的街道,在7小时后焕然一新。
上一篇:措美殡仪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