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意昂体育

热线电话:

五天内,特朗普下达最终指令!欲没收中企全部海外资产,连港口都逃不掉,中美将全面摊牌?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0:04    点击次数:65

你敢信吗?特朗普政府一边对巴西挥舞着高达50%的关税大棒,摆明了要施压,另一边却又小心翼翼地避开了美国市场80%都依赖的巴西浓缩橙汁等关键商品。这种看似强硬,实则矛盾的姿态,绝非偶然的政策失误。

它其实是美国当前对华全球战略的真实缩影——一场试图在不伤及自身命脉的前提下,发动的所谓“精准外科手术”。当这份逻辑被延伸到对中国全球港口网络的围剿时,其内在的冲突与高昂的代价,也就自然而然地暴露了出来。

高价买不到,那就直接抢

今年三月,全球目光曾聚焦于一笔可能改变格局的交易。美国黑石集团试图豪掷230亿美元,收购一家香港企业(长和集团)遍布全球的港口资产。这本该是一场纯粹的商业运作。

然而,由于中国监管机构的介入,这笔庞大的收购案最终未能成功。市场化手段失效后,华盛顿的策略随即转向,不再尝试购买,而是直接动用政治杠杆,施压相关国家政府以“合法”名义收回中资企业的经营权。

七月底,美国国防部长访问巴拿马。此行之后不久,巴拿马政府就突然宣布,长和集团在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运营权,可能因为所谓的“合同存在法律问题”而被收回。这其中的因果关系,简直不言自明。

长和集团方面坚决否认了所有指控,明确表示所有款项均已足额缴纳,并准备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这背后,哪里是什么单纯的法律纠纷,分明是政治干预的影子在作祟。长和集团的坚定立场,也直接拒绝了向美方政治压力屈服。

盟友变提款机?

这种借刀杀人的策略,看似高明,规避了直接冲突。但它要求盟友付出的沉重代价,以及对全球商业规则的公然破坏,让其长期可持续性充满了疑问。

今年五月,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竞选期间,首次承诺将审查并可能收回中国企业对达尔文港的99年租赁权,理由是“国家安全”。这港口,自2015年中企接手后,已经从亏损转为盈利。

八月四日媒体报道,澳政府再次放风,计划将港口“收归国有”,甚至不排除强制手段。中国驻澳大使肖千直接点破,称澳方“港口亏损时租出去,盈利时又想收回,这在道义上欠妥”。

这哪里是什么国家安全问题,分明是把一个扭亏为盈的港口,当作了向美国换取关税豁免的政治筹码。这种牺牲商业信誉的“投名状”,不仅损害了澳大利亚的国际形象,更动摇了全球投资者对澳营商环境的信心。

无独有偶,近期秘鲁国家竞争监管机构裁定中企投资的钱凯港“缺乏足够竞争力”。紧接着,秘鲁运输部就宣布要对该港口的使用费进行管控。要知道,中企在钱凯港持股60%,拥有独家经营权。

钱凯港投产数月内,其进出口额就达到了2.92亿美元,潜力巨大。然而,当它刚展现巨大潜力就遭官方设限,以及长和在巴拿马运营20年相安无事却突然“翻脸”,这些事件都惊人地相似。

从巴拿马到秘鲁,再到澳大利亚,这些事件的共性非常明显:在美国高官访问或施压后不久,当地政府便以各种“法律问题”或“竞争力”为由,对中资企业运营的战略性港口突然“翻脸”。这背后的操盘手是谁,答案不言自明。

围堵老路,中国新路

美国如此不惜代价,究竟想要什么?其核心意图,在于掌控全球关键的海上通道。无论是全球6%海运贸易经过的巴拿马运河,还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达尔文港,都是其意图施加“软封锁”的关键节点。

这种“软封锁”,不再是真枪实弹的炮舰,而是通过拖延通关、大幅提高停泊费,甚至在极端情况下扣押货物等手段。特朗普政府签署行政令,计划对所有中国船只征收额外的港口停泊费,就是最直接的信号。

通过控制这些海上咽喉,美国试图在贸易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,从而削弱中国的全球贸易能力。这无疑是“炮舰外交”在现代背景下的一个变体,即通过“法律战”、政治施压和扶植代理人来实现战略控制。

然而,当华盛顿将战略重心死死盯住这些物理节点时,中国却早已在更深层的金融与贸易规则层面,展开了系统性的布局。这构成了一场关于控制权,但维度却完全错位的较量。

中国连续三个月累计抛售28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,这是对美元霸权地位的直接回应。同时,中国正积极与俄罗斯、中东国家深化人民币能源结算合作,大力推广人民币原油期货。

这些举措都在加速“去美元化”进程,目标是构建一个独立于西方现有体系的贸易网络。通过“一带一路”这样的商业倡议,中国在全球进行布局,并在遭遇不公时选择通过法律途径坚决维权。

这种系统性的反制,表明中国早已未雨绸缪,准备了应对方案。中美之间的博弈,不再是简单的“你占一个港,我占一个矿”的线性对抗,而是一场多维度、深层次的未来格局之争。

旧地图,找不到新大陆

回到最初的巴西关税悖论,那正是美国当前困境的集中体现:其传统霸权工具,无论是高额关税、潜在的军事威胁,还是直接的政治干预,在面对一个深度融合且具备系统性替代方案的对手时,其效力正在不断递减,且副作用巨大。

美国低估了中国的战略韧性和反制能力,也忽视了自身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度依赖。当它还在用旧思维“围猎”港口时,中国却已在加速完善自己的“B计划”。

这场围绕港口的“新殖民战争”,其最终结局或许并非取决于谁物理占领了哪个节点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,它将决定谁能率先建成更具韧性、更符合多方利益的下一代全球贸易与金融网络。